我想談談語資班存在的意義。
在我看到的世界,語資班是很多少年少女的避風港。這樣的我們,在主流教育裡大概會被視為想太多的異類,在異化的考試制度中逐漸失去光芒,對於文字語言敏感的心靈一再被質疑被責罵,這樣的破碎與斷裂,沒有人能夠接的住。
其實說實話,我覺得資優班的課程教什麼其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把這些特別纖細敏感,有創意懂批判的少年聚集在一起,在這個青春迷茫質疑的時期,有同伴可以一起支持,有開明的大人在旁邊默默地守護著,讓少年們可以探索,直到他們足夠成熟,能夠獨自面對世界的荒謬。
就是因為過於脆弱,才需要語資班這樣的地方接納胡思亂想的年少。與其他數理資優班的成果發表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同,語資成發的成果就是學生自己。那些反思,那些質疑,終於不僅僅是叛逆,而是一場秀,一場青春的高潮。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真摯地推薦語資的成發。這裡面沒有一點的揣測權威的成分-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在高二的成發之後就是向教育制度下跪爬行。應付目光這樣的事情,我們已太擅長。但是在成發四個小時的大秀裡面,我們談那些加諸我們身上的枷鎖與期望,我們反思標籤,我們用戲劇用影片用短講討論反抗的可能。我們好像自成一國,對抗的是整個世界的結構。
我們要把生命唱成歌。那年我們說「我等於一個廢物」,拒絕在自己找到方向前,就先被他人給定義了。我們反抗那些由上而下加諸於我們的所謂「青春的模樣」,我們先做廢物,然後才能做自己。
今年,學弟妹說「你不是文青」。語資班長久以來被貼上文青的標籤,但是就我看來,語資班的沃土其實正正是把我們培養成能夠去質疑去討論所謂「文青」的一群人。或許還有許多稚嫩的地方,但是附中狂就在於即使稚嫩,我們敢言,我們不怕批判。
上次翻了日記,看到自己17歲的時候寫下「現在的日子,往後想起來大概是天堂吧」。我們終會被逐出那天堂,在那之前,成發就是我們燃燒最燦爛的煙火。
親愛的朋友們,一起參與這場盛宴吧。這是台灣正規教育體系裡你能找到最自由的空氣裡,最敏銳的靈魂所寫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