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反對軍政府上台的社會運動受到嚴重鎮壓,數百位民眾死亡,其中有許多是青年與學生。有更多的抗議者被逮捕、甚或部分死於獄中。
在 3/21 下午在台灣的自由廣場有聲援緬甸的活動。活動主要是在台緬甸人,也有部分台灣人與外媒記者。不過,其中聚集在場邊大概散站著十幾位香港人,或許場內還有更多。其中兩位女士舉著自製的標語牌 “Do not accept dictatorship! Hongkongers Stand with Myanmar” ,也將之發給其他人。有一些其他的香港人來到,也拿著牌子站在一旁。
製作標語牌的姊姊說她來台灣沒有很久「在香港發生社運之後,也開始會關注其他地方的社會運動,因為這其實是普世人權的議題。因此看到緬甸發生的事情,就希望也能表達自己也他們是站在一起的」。
而另一位拿著標語的約五十歲的,來台三年的香港叔叔,與另外兩位香港朋友前來。當我問到他為何會在異地參與支持另一個異地的活動,他說「在香港發生社運時,很多其他國家的人都表達對香港的支持。所以我們也應該支持其他地方的民主運動」,而在進一步聊天之後,他知道我是台灣的大學生的身份,就語重心長地問我知不知道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我跟他說我一直有在學習,也有在關注香港所發生的種種事情。他說,我跟他的兒子差不多大,而他認為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但更應該要在平靜的時期裝備自己。「你們很幸福啊… 但是香港本來也很幸福啊。所以你們更要知到你們以前發生什麼事情,然後要關心政治」。
現在在台灣的各式議題場合,集會遊行,總經常能看到香港人可見的身影,將香港所做的抵抗跟其它的議題連結。而受到反送中運動而關心政治,也希望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抗中,也是常見的香港敘事。香港可能會成為台灣社運場合重複出現的主題,也是對於「香港身份」的不斷創造,對於香港海外身份的持久性以及維持一定程度的關注度是有效的。但是在反抗的政治身份,也就是「香港人是追求民主的同伴」之外,香港人到底是什麼;香港人作為抵抗者的敘事,像是去年選前的「香港人只能示範一次」,還能持續多久以及如何轉化,是在未來值得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