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法律雙學位(BBA-JD programme)在2017創系之初就十分吸引台灣學生。學生可以在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學習商業知識,同時也有足夠的英美法知識處理可能的商務法律糾紛。BBAJD畢業後,更有資格進一步攻讀一年的法學專業證書,成為香港的律師。
中大商法雙主修的Alvin,卻覺得過於偏向商業領域的法律課程與系上氛圍對整體的法治精神、公共議題缺乏討論。因此,他在這次轉學專案回到台灣就讀大學。
Alvin從高一就計畫要出國讀大學。在認真比較各國優勢與價錢之後,發現香港是學費最便宜以及申請手續容易的選項。Alvin的家人期望他就讀商業科目,未來有比較好的薪資,而Alvin自己則對法律有興趣。因此,在發現中大BBAJD的科系之後,就認為這是一個滿足自己熱情與父母期望的科系。
關心社會,是法律系學生的責任
Alvin一去香港,就遇上了反送中運動。雖然沒有實際參與過運動,但Alvin也曾在學校附近地鐵站遇到警察驅趕民眾,地鐵站臨時落閘。親身經歷衝突現場,Alvin說他的感覺「其實最主要的感受不是恐懼,而是憤怒」。但是運動帶來的衝突,並沒有使 Alvin決心離開香港。令Alvin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是對於課程及學系氛圍的失望。
在香港開學之後,對於在工商管理系所修的部分課程, Alvin有些失望。在前往香港之前,他期待香港會有很多實務經驗的教授,因此他能夠學到更多實際面的知識。但他發現,在中大有些教授雖然會標榜自己考試考得都是要透過思考的、實際應用面的知識,但是實際測驗題目依然是照本宣科式的。他也認為有些課程的實際收穫不大,沒有太多智識上的成長。
而讓Alvin回來的主因,是因為法律系的課程與同儕過於偏向商業領域,而他看不到法律系的社會關懷。法律系在香港是一個非常精英的科系。全香港只有三所大學有法律系,而中大是其中一所。因此Alvin認為,自己在法律系的同學,將來都很可能成為香港法律界的中堅份子,甚或未來2047回歸討論時法律界的權力核心。他相信,這些人將會是香港法治的基石。但是Alvin發現系上大部分的人都只想往商業方向發展。而教授在教學時也都是假設學生將來會成為商業律師,而較少提及其他可能性。
在中大法律系,每一個科目都有兩小時的講堂課跟一小時的討論課。大一上其中一堂必修就是香港的法律制度,會談論香港法律的歷史、一國兩制的框架、侷限與爭議、香港法律系統面臨的挑戰等等。但是在討論課中,Alvin發現很多同學都會儘量回避發表有關一國兩制政治/政制議題的看法,尤其不願意對時事表達看法。
但是,這堂課所教的知識,事實上就是對應到香港社會所發生的現實問題。例如這堂課介紹香港的司法改革的那堂課,也介紹了香港司法案件普遍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這個議題,顯然會隨著反送中運動的大量逮捕與起訴,而嚴重惡化。甚至可能有惡意拖延的情形。而禁蒙面法,更是對香港法治的一大挑戰。但是不論是課堂中或課堂後,同學都鮮少討論現實層面的解方或應用。Alvin認為所謂「討論課」應該是同學交流不同的想法,在法律知識的基礎上互相討論、辯論,討論如何堅守法治作為香港的最後一道防線,或至少,不要對政府的知法犯法視而不見。
他說:「很多在本校法律系的學生,他們表現出的心態則是覺得會發生的事情,基於警察的立場他只是依法執法而已。但是我覺得在理解法律的基礎上,應該會知道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所作所為。基於讀法律的良心而言,我相信他們應該要深知自己的良心,不應該支持這種鎮壓手法。
他們(很多同學)可能在議題上都保持中立啦。可能未來的工作會會看你在學的時候的行為跟言論,然後有一些工作不會希望你太積極的去表態對於社會上議題的想法。可是就是對於一個法律人來講,難道關心社會是錯誤的嗎?」
Alvin坦誠地表示他不喜歡系上氛圍:「我會說從良心出發的觀點來講,很多人都有一點漠不關心的心態,那你要怎麼讓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法治建立起來?我覺得漠不關心的心態對於一個讀法律的人來講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反送中後,變數依然多
Alvin原本打算讀完大一再回台灣。但是,因為武漢肺炎的緣故,學校再度延後開學。他已經幾乎三個月沒有上到課,而何時開學也是未知數。他對於生涯規劃一直被打斷感到有點迷惘。也因為高度的不確定性,也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在這幾個安排任何活動精進充實自己的生活。他只希望,在回到台灣之後,可以一切安穩的重新開始他的大學歲月。
Alvin說,他希望回到台灣之後能夠重新感受到一個關心社會、願意將知識與實際生活連結的大學校園。而或許,學生不只在校園裡有自由的空間,也有許多熱情的同學營造的討論氛圍,進行有關政治、社會的討論也是台灣相較於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的大學院校的一大強項。
後記:一個不同角度的中大法律
筆者也曾在2018年就讀中大法律一年級。筆者也認為中大法律的氛圍偏向商業應用,學生普遍對公共議題關心程度也不如台大法律。也沒有像是台大法律學生會這樣一個舉辦許多學生活動、講座、採訪的學生組織。系學會也沒有發過任何表示政治立場的聲明。
但是,在運動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同學努力盡自己所能,以個人的力量成為運動一份子。很多同學也會法律的公共議題與撰寫論述。記得大一的時候就有個同學做了三十頁的英文文件,梳理香港所有跟性別權益有關的判例脈絡。這位同學在反送中抗爭期間,也對於法治問題有非常深刻的見解。
很多同學也親身參與抗爭,只是礙於擔心留下紀錄所以不願意公開談論。在中大被圍那夜,我認識的很多同學們也紛紛遞物資、在交通困難下出校為校內手足帶回更多物資。或許也有同學走得更前,但是無法告訴我。也有的同學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或不能走至抗爭現場,但也都十分關心香港社會。
Alvin看到的中大法律,跟我看到的不盡相同。但是,我認為不論如何,我都敬佩 Alvin想要為更了解法律、為法治盡一份心力的焦急與渴望。
如果你對留港台生的故事有興趣…
留港系列目錄(以下會逐漸增加與補上超連結,仍在寫作中):
2. 在運動發生前就回台的學生:
在港生存,不如返台生活 — 中大文化管理 x 台大外文 許耘甄
科系不設限:我喜歡台灣的多元生涯探索空間 — 科大商院 x 台大管院 Nicole
3. 反送中後轉學專案回台的學生:
反送中洗禮後,決心守護台灣 — 中大都市研究 x 台大地理 Joy
拒絕冷漠,回台做有溫度的法律人 — 工商管理雙主修法律轉學回台 Alvin
等不到平靜的香港 — 中大工商管理 x 台大管院 Ethan
4. 決定留在香港的台灣學生:
即使時局動盪,生活必須繼續 — 中大資工 葉善維
留在山城見證時代革命 — 中大工商管理 Grace
5. 結論:回台潮背後的台灣優勢
6. 後記:作為一個前留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