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情與恐懼中綻放(6) —亞斯友誼與溝通

陳薇安
Nov 10, 2023

--

那天之後,我努力地抓住生活中可控的事物。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定期傳訊息給其他的朋友約出去吃飯、去買溫暖的衣服、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在房間看書。我開始對其他朋友也更加坦率的談自己的經驗,而我也要尤其感謝我的台灣朋友文君總是耐心的聽我的自我掙扎。

我仍然每天都跟Pasha煮飯,或至少晚上會閒聊鬼混一陣子。而我也開始注意到,我們強烈的特質讓我們需要找出新的相處模式。以前在網路上看過,亞斯/自閉者雖然在神經典型的社會在社交上遇到困難,但是在彼此之間容易形成深厚、強烈的友誼。當時只覺得是個有趣的觀點,但是我跟Pasha的相處模式讓我感受到因為我們思考的方式如此相似,又是如此喜歡深刻的對話,這個友誼很深、很intense、但有時候也需要很主動的溝通與調整。

比如說我們第一個談的就是stimming。在專業術語叫做自我刺激,但白話而言就是在緊張的時候為了紓解壓力的一些奇怪的小動作。對他來說是咬手,對我來說是不斷的敲桌子或甩手,反正就是透過肢體的動作來把說不出的焦慮排解出來。在外面,我通常會玩包包的背帶,或是長髮的時候會玩頭髮,因為看起來比較不怪。但是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就不會擔心。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一部分,而他完全能夠接納。

但有時候也有比較需要溝通的地方。有時候,一起出門有時候就是很大的挑戰。我需要規則,我喜歡計畫好所有的交通、時間、預計要做的事情;而他比較隨性、有時候甚至有點混亂。但是我們的共同點是我們很容易被過度刺激,也就是一次要處理的資訊量太大。對我來說,是在不熟悉的城市要讓一切按照規劃進行、完成所有我計畫的任務;對他來說,是在華沙跟莫斯科相似之處激起的種種回憶、情緒,還有外界的聲光刺激、以及交通工具的擁擠跟暈車。

我現在蠻容易看出他的情緒。但我也是花了一些時間才搞懂。當他感到壓力的時候,他就會一直講話,而且有很多事情是他已經講過的,有關他的大學、有關於學術的追求、有關於莫斯科的一切回憶、有關於俄羅斯的政權多麼不人道,而他是多麼希望在普丁的政權垮台之後可以回家。我知道他想家,我知道他需要告訴自己他可以的,他做了很多,未來也一定可以繼續走下去。

可是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或是說當我們還要一邊看公車、逛超市、確定時間、確定我們人在哪裡的時候,我很難回應他。而且有時候我也在自己的情緒裡面。我會近乎自動關機,然後對於任何刺激都很敏感。但是我知道他很受傷,我知道他透過把一切說出來鼓勵自己。但我在疲憊的狀態中很難去回應這一切。

可是我覺得我們都非常坦率的好處是我知道我能跟他討論。而他跟我說,他有時候也沒有想要一直講話,但是他有時候簡直是被自己的腦袋吸進去,掉進自己的世界裡,然後他就會忘記其他人的存在。我明白這樣的感覺,而我覺得我的成長歷程總是在壓抑這件事,所以我會感受到一直講話的衝動,但是我已經幾乎內建地不這麼做了。他跟我說,如果他掉進去那個洞裡,就輕輕碰他一下,或跟他說一下,就好。如果還是不行,而我不在可以聆聽的狀態內,可以建議他打給他其他的朋友。

而我也跟他說,當我感到資訊超載的時候,我會變得異常安靜,甚至冷漠。但是不要誤會,那不是拒絕。那只是在特定的當下,我做不到。如果我太過安靜,可以問一下我怎麼了,因為我有時候很難說出來。當我掉到自己的洞裡面的時候,我是不會,甚至沒辦法講話的。但是我想要我的朋友陪著我,甚至握著我的手,或輕輕擁抱我,我會在安全的感受中慢慢從洞裡面爬出來。

我開始學習如何溝通我的特質與需求。過去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很麻煩的人,其實現在也仍是如此。但是我知道即使如此,我還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比起忍到爆炸,我可以用講的。或許對有些人而言難以理解(對Pasha倒是不會,我們都是很特別的人),但是我還是可以嘗試這麼做。我開始理解,去觀察自己有多少能量並不是自私,而是真正的照顧自己與自己身邊的人。

而我也覺得,像是對於我們這樣的人,自覺是很重要的。而對於我們的朋友而言,有時候我們也說不清楚我們需要什麼,但是對方適時地打斷與討論相處的模式,其實對於我們很重要也很有幫助。因為我們都不喜歡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而被疏遠的感覺。

也是這個經驗讓我看到自己的亞斯特質。我確實可以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也建立了很多很棒的社會關係。只是我也發現,我可以更不壓抑一些,我可以溝通我的需要,我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需要。這些需要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溝通之後,可以減少很多誤會。

理解他人的需要不等於壓抑自己。而是知道在什麼樣的脈絡下,我們可以怎麼調整與配合。我開始聆聽自己的聲音,我知道真的很難,但我知道在這麼做之後,我們可以活得更像是自己。(待續)

--

--

陳薇安
陳薇安

Written by 陳薇安

台灣酷兒,心繫香港,欣賞波蘭文化。熱愛社會學,特別是性別、教育與認同政治。希望一直走在改變社會的路上。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