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榜首採訪之毒

陳薇安
3 min readMar 1, 2019

--

終結無意義的升學榜首採訪吧
-

其實我去年,也不是沒有虛榮的想過自己會不會成為被採訪的一員。我終究是一個很體制下的人,渴望被羨慕的目光凝視,肯定。

我其實都覺得,其實只要給我一個期望的模樣,我就能夠拼了命去達成。我在附中的自由中,找到自己的模樣,可是又根據著我那模樣,打造了一個模樣相似的面具。

因為我是不會閃閃發光的,只有我的面具會。我高中的時候,其實每一次段考後,都會大哭一場,感到一種由衷的空虛。我覺得好像我又過了一關了,我築起的牆得以維持,所以我內在想要質疑規範,想要對著僵化的結構大吼的自己就不會被抓出來承受那麼大的壓力。我考完試之後,就想我到底要做什麼呢,但是好在三個禮拜後就可以準備下一次考試了,就不用想那麼多。

放榜新聞的毒害,在於不負責任的把學生推向所謂「成功」標籤的鎂光燈下,一年年的鞏固那個標籤,但學生真實樣貌卻沒人在乎。

那些嗜血,也是來自人們對成功的想像吧,想要所謂知道「獨門秘辛」的窺探感,想要也被賦予資格說「哼!成功的人不都是這樣…那樣…」等等的。那些窺探者,想必也在這個結構過得很辛苦吧,覺得一直努力著,卻始終比不上那些挑出來的樣板。

作樣版的那些,也很辛苦呢。一旦做了看板,要看破自己創造的神話也很困難呢。一套說法,講慣了,講著講著自己都相信了,都不知道不做那個樣子該怎麼活了。直到發現自己不是自己所想像呈現的那個模樣,直到發現大學的要求跟高中截然不同,直到發現其實自己沒有自己以為的能夠欣然坐著不喜歡的事情…哇!這下才發現糟糕,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做一個普通的,有愛,有理想,也有挫敗的平凡人活著。

如果始終沒有醒,那就是一輩子追尋著樣板,那也沒關係。只是一直活在假象裡面,若有一天突然撐不下去了,那該怎麼辦呢? 樣板的受害者,也包括著鎂光燈下的學生本人,因為他們被肯定的是呈現出來的樣子,而非原先的樣子。

我真的覺得還好我沒有考七十五級,也沒有人訪問我。不然,背著那樣的重擔,我該如何前行呢?我該如何不帶自負的追尋夢想呢?那樣的我,想必得要更加堅強,才能承認自己的模樣吧。

停止吹這種放榜新聞的泡泡了吧。滿級分又如何呢?不如,在放榜那天,談一談如何面對期望與失望,談談文化,談談教育改革吧。這些,才是真正可以使我們過得更好的新聞。
-

其實,我真的不太會寫論述。我比較會寫作文。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如此渴望社會學的視角,能幫助我產生論述,去理性的探討教育體制與階級,與文化,與媒體呈現的關係。我也好想學會分析,學會從個案看見它後面的社會意義與結構。可是我還太差,我做不到。我好想好想做到。

--

--

陳薇安
陳薇安

Written by 陳薇安

台灣酷兒,心繫香港,欣賞波蘭文化。熱愛社會學,特別是性別、教育與認同政治。希望一直走在改變社會的路上。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