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女性的整形風潮:賦權抑或壓迫

陳薇安
5 min readOct 20, 2019

--

在Eugenia Kaw的Opening Faces: The Politics of Cosmetic Surgery and Asian American Women一文中,談到亞洲女性的整形風潮,其實是種族主義的結果。Kaw認為亞洲女性受到西方(白人)審美觀影響,因此整形手術的目標多半聚焦在割雙眼皮或是隆鼻,兩者都是為了擺脫亞洲面孔的「消極、了無生氣」,而使外貌更接近白人。

雖然Kaw的受訪者都認為整形是一項個人選擇,是讓自己變得更美麗,而非為了變成白人的外貌。但是Kaw認為這些女性是受到西方霸權文化的影響,才會屈從於這樣的價值觀。

我認為Kaw的觀點很值得深思,但是我不認為亞洲女性整形表示她們只是被動的接收優勢價值觀,而是她們一面屈從了壓迫,卻也同時展現了能動性。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說西方霸權的審美標準不存在。而是我認為接受整形的女性的聲音必須被聽見與分析,而不是被當作單純的文化冤大頭來看待。整形,不只是對於西方文化的屈從,也是亞洲女性在現有的選擇對抗作為少數族裔的不利地位的手段,以及渴望在這個白人主導的社會重啟自身的生命敘事。

Resisting while submitting

我想在這裡運用Rose Weitz的Hairstyle and Power裡面談到的「屈從與抵抗並存」的現象,來分析亞洲女性的整形風潮。

Weitz提出那些髮型符合陰柔想像的女性並不是文化冤大頭(culture dope),也就是被動地受到父權文化的影響,而選擇了這樣的髮型。這些符合性別規範的女性其實是思考過自身的社會位置,而選擇了一條獲取權力的實際路徑。一個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女性,通常可以得到更高社經地位的伴侶、有更高的薪水以及升遷機會。

Weitz認為抵抗的含義是:「拒絕屈從的地位,並且挑戰帶來壓迫的意識形態」。Weitz認為這些女性的抵抗來自她們拒絕社會給予女性的較低地位,以及被動的陰柔氣質要求。她規訓自身的身體已得到脫離女性屈從地位的能動性。在這樣的解讀下,維持陰柔的外表是一種抵抗。

當然,另一方面,這些女性的自我規訓,也強化了帶來壓迫的僵硬性別氣質要求。因此,Weitz認為這是一種抵抗與屈從並存的狀態。而且,這樣的抵抗經常是是脆弱的。

依照Weitz的邏輯,我認為這些整形的亞洲女性,也是處於這樣抵抗與屈從並存的狀態,而非單純受到優勢文化影響的接受者。整形的亞洲女性屈從的部分,Kaw已在文中完整說明。

但是我認為她們的抵抗來自於她們拒絕亞洲女性被賦予的刻板印象。她們藉由改變自身的外貌,對抗社會賦予她們短視、不善社交、無聊、沒有活力的他者想像,爭取融入主流社會並且得到一席知道的可能性。

這樣的策略確實部分是成功的。例如韓國的影視文化產業的明星,多半都接受整形,擁有較為西化的五官。這樣的策略,加上國家培植的西化的表演形式,確實讓韓國歌曲與連續劇比較能夠被西方觀眾所接受。也因此提高了韓國文化的能見度,以及帶來了豐厚的資金。

因此,我認為這些亞洲女性整形不只是優勢文化的順服者,而是一個處於受壓迫的位置,而將順服作為一種抵抗手段。我承認這個抵抗是不完全的,甚至可能傷害到個人的文化認同、自信,甚至自主性,但我認為她們的反抗性也不可忽視。

整形手術作為生命敘事的重新開始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整形手術也不一定是受到壓迫而屈從於優勢文化表現,不論這個文化是西方審美,或是父權結構。整形手術也可能是對於受到外貌困擾的女性重啟生命敘事,拾起對於自身生命的掌控權的可能性。

Kathy Davis在Reshaping the Female Body:The Dilemma of Cosmetic Surgery 提到,許多深受外貌困擾的女性接受整形,並非想要擁有完美外貌,而是只是想要看起來普通,被當作一個一般的人對待。從某方面來看,整形是一種整飾污名的手段,而非純然受到消費主義的影響。

在接受整形之後,這些女性感覺不再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客體,而是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能夠改變自我命運的主體。整形不是她們人生問題的萬靈丹,但是提供了一個重新與自我協商的開始。

我覺得對於Kaw文中的女性或許整形也有一樣的作用。她們藉由整形,弱化種族他者的形象,藉此希望不要被當作一個文化的外來者對待。希望重啟她在這個白人主導的社會中,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多元發展可能。

在壓迫中看見能動性

亞洲女性紛紛選擇整形成西方主流標準認定的美麗模樣,抵抗了種族與性別的壓迫,卻也加深了這樣的壓迫結構。整形,不會是對抗壓迫的最終答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有限的選擇內的抵抗嘗試,而女性的自主性,不該被忽視。

參考資料

Davis, Kathy. Reshaping the Female Body:The Dilemma of Cosmetic Surge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95.

Davis, Kathy.“From Objectified Body to Embodied Subject:A Biographical Approach to Cosmetic Surgery.” In Feminist Social Psychologi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edited by Sue Wilkinson, 104–118. Buckingham &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6.

Weitz,Rose.“Women andTheir Hair:Seeking Power through Resistance andAccommodation.” Gender and Society Vol.15, №5 (October, 2001):667–686.

*大部分的想法源自於小曹老師的女性主義理論課還有ppt,再次謝謝小曹老師!(希望我有正確了解課程內容啦…還請老師跟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

--

陳薇安
陳薇安

Written by 陳薇安

台灣酷兒,心繫香港,欣賞波蘭文化。熱愛社會學,特別是性別、教育與認同政治。希望一直走在改變社會的路上。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