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談到一篇談論美好的女校經驗的文章:畢業十年,女校教我的事(https://vocus.cc/allyreadnwrite/5db58f7afd897800014ed61e)。我沒有唸過女校,但是這篇文章,我想談的是一個男女合校的性別平等的想像,因為這就是我很幸運的經歷過的。
我唸附中語資,是男女合班的班級。我不代表所有合校的學生。但是我在高中,也同樣感受到那種不論性別,一同做夢,一同探索未來可能性的那種感受。我想說,一個美好的地方,也可以是多個性別的,甚這些地方因為有不同性別而更美好。
高中生有沒有性的意識?絕對是有的。事實上,我們在學校也談性,談性慾,談我們喜歡怎樣的身體。而我覺得這樣不但不貶損我們女學生的價值,而是我們對於不同性別的性,以及性的想像,有更多的認識。我們談性,而且我們認為性是自然而美好的。或許是因為男性的文化對性話題的容忍度比較高,所以高中的我,也見識到這些性的遐想與,甚至實驗性的對話。
性,性別,性別差異沒有壓迫我們,而是讓我們看到身體的不同面向,看到解讀身體的不同可能。在了解身體與性的同時,我們談論理想,電影,文學,而這些議題沒有一個能跟情感、性與身體脫鉤。
很多的我們,在高中的時候經歷過戀愛。在一個異性戀為主的社會,合校的環境給異性戀的學生們一個從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微妙的性別互動,以及親密關係的發展。很多人提到,在單一性別的學校,學生避免受到異性眼光的評判,而能夠做自己。但是,在我的經驗裡,沒有誰可以逃脫性別的框架與規訓。社會的期待依然透過言語、文字、社交媒體形塑我們的模樣。反而,在合校的環境裡,我們可以看到框架的彈性。
人不正又怎樣?不化妝不打扮又怎樣?如果以為學校是保護網,你會以為在真實世界裡妳就無法像是在女校一樣自由。但是,在合校裡,妳是自己的樣子,然後妳就會學到,在這個充滿性別階序的社會中,其實妳可以自己的樣子與特色,在異性戀(如果妳是雙/異性戀)的性別規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會看到在架構裡,我們依然有能動性。在框架裡,我們討論,協商,然後找到自己的模樣。
合校提供了一個可以對性別有所觀察、討論與實驗的環境。它在性別上不會給學生一種保護的錯覺,而是可以看到世界的異質與多元。合校裡面,性別的分野也可以是模糊的。有喜歡打扮的男生跟女生,有覺得外貌根本不重要的男生跟女生,還有想要介於男生跟女生之間,不想被性別定義的人。有聰慧的、單純的、可愛的人們,這些是在一個自由開放的校園裡面滋養出來的感情,而與性別無關。
我不會說哪一個地方是烏托邦。因為我認為烏托邦其實是很可怕的,缺乏多元可能的,因為沒有改變的必要,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不斷的內省與批判。烏托邦是一灘死水。但是,世界上依然有我們可以大方地展現我們的奇形怪狀、青春魯莽的地方。那裡也偶爾有不滿、也有悲傷、也有爭鬥,但是我們在那裡是自在而快樂的。我稱那樣的為我愛的地方,我的第二家鄉。而附中語資,就是這樣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