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了解不同議題的好時間! 我整理了不同難度、不同主題的性別議題書單,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書。這個清單與簡介當然並非性別議題的全部,只是我個人較為熟悉的一些概述而已,歡迎討論與補充!
【性別議題入門】
性別作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2:性別如何形塑,又如何在行動中翻轉?
偏向入門的介紹,不過各個性別相關的領域都有涵蓋到,非常精彩。不論是婚姻、母職、同志、身體與醫療,都有非常論證清晰好讀的內容!
性別打結 — 拆除父權違建 (Allan Johnson)
很精彩的書!從主流男性的角度出發,討論為何主流男性在父權制度中也感到受苦。「我們都是性別的結的一部分」,尤其適合想了解性別議題的男生讀。
不良女性主義者的告白(Roxanne Gay)
這本書討論如何面對特權,也就是一個人可能基於種族、階級、性別、性傾向等具有的優勢。同時,作者也討論很多基於黑人女性自身經驗的觀點,可以看到不同於主流的生命敘事。
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陳美華等)
比較偏向同志議題,討論了同志的家庭、親職、宗教、醫療等不同主題。讓從同婚運動看到同志的的讀者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同志的困境與突破。
性別力(蕭郁塘)
很入門的Q&A性別問答,會從有趣的問題出發,然後提出作者具有性別平權意識的觀點。缺點是作者不認同直指問題核心,有歷史脈絡的女性主義身份,而傾向以去脈絡化的性別平權代之。對於跨性別也不太友善。但還是適合對議題零基礎、不熟悉社科討論,想要初步了解性別議題的朋友。
空間就是性別(畢恆達)
從比較多空間的角度,比如說誰佔有客廳與書房、誰被鼓勵在外面玩球等、晚上路燈不亮影響到誰的權利,討論性別不平等如何被建構。不過這本書出版年代較久遠,有些議題就現在看來,會覺得沒有那麼嚴重,或是比較不習慣那個年代的論述方式。
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等)
比較偏向教科書的書籍,不過議題處理的很完整。如果比較不怕讀教科書的話,可以學到很扎實的知識。
【性工作】
性工作研究(何春蕤)
比較偏向性權派,也就是肯定性與性工作者的觀點。可以看到很多性工作者的主體性,也就是性工作者不只是被動的受害者,他們自己也再創造專業與意義。
最貧困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鈴木大介)
討論為什麼有些日本女子會落入極差的經濟社會條件,被困在性工作的惡劣環境與循環卻無法脫離。這是經濟、地緣與人際網絡的缺乏所致。
性感槍手(陶曉嫚)
這是一本小說,講述護膚店打手槍的小姐良圓的故事。可以看到性工作的生態與性工作者的掙扎與困境。
性平等論爭:麥金儂訪臺演講集
宰制派的論點,也就是認為性工作對於女體的剝削。演講中對於數據的引用,以及性工作作為貶低女性尊嚴的觀點十分經典,完全陳述了宰制派的看法。若跟何的性權派的性工作研究對比一起讀會很有趣!
【勞動與性別】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Arlie Hochschild)
經典的書,討論家務勞動的價值以及性別不平等,但其實很好讀,裡面的訪談故事也很精彩!
工作的身體性(陳美華等)
很棒的新書,在台灣的脈絡,看到服務業的身體服務的文化與性別面向。不只是情緒勞動,身體勞動也是被性別化的。
【酷兒】
酷兒新聲(中央性別研究室)
雖然是論文改寫,但其實很好讀。會看到很多現有體制下被漏接的性/別少數,也會看到強調陽光、強調保護、強調良善的性別政治,其實讓很多邊緣族群更害怕體制、更無法獲得幫助。
想像不家庭(苦勞網作者群)
很經典的反婚姻、家庭著作。雖然觀點看起來有時非常激進,但其實也是我們對當前性別運動的批判與反思。
卡卡女性主義(哈伯斯坦)
從流行文化切入,討論看似大有斬獲的性別運動,其實加深了某些刻板印象,而失去挑戰主流的能量。作者要我們搞怪、做卡卡,才能把叛逆推進一步。
去你的二元世界(非二元酷兒浪子作者群)
台灣第一本討論非二元性別的書。非二元性別不認為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是一種性別認同。此書討論非二元的經驗,以及非二元看似叛逆的認同,何以成為一群人認定救命的真實。
【身體、性與親密關係】
出櫃停看聽(同志熱線)
適合想要出櫃的同志們看,有很多狀況演練,可以幫助大家思考出櫃的決定。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Hardy and Easton)
台灣少數討論性探索的中譯書籍。對於有興趣多重或開放關係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實用的參考書籍。
飢餓(Roxanne Gay)
蓋伊討論她何自己肥胖的身體的關係。身體跟創傷記憶是密不可分的。而社會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也會影響到成長過程與自我認知。這是一本很誠實的書,適合想要好好跟自己身體相處的讀者。
有愛無陷(陳意軒等)
討論障礙者的性與親密關係。訪談非常精彩!不過可惜是香港出版的書,有部分粵語口語可能對台灣讀者較不好理解。
【女性主義哲學】
(我自己哲學書看比較少,比較喜歡的只有 Iris Young,所以再此只能夠簡介她兩本著作。歡迎讀者補充、討論)
正義與差異政治 (Iris Young)
作者期望在社會中我們應該看見差異,而非忽略差異的平等。其中「壓迫的五種面貌」,討論壓迫的相互交織性真的很精彩。
像女孩一樣丟球 -論女性身體經驗 (Iris Young)
這是一本女性主義現象學的書,在討論女性的身體經驗如何塑造女性的認同,並且如何跟分配的不平等有關。她反對把性別解構碎片化到毫無意義,因為這樣反而失去行動的基礎,而希望能以肉身化的經驗理解女人。
性別麻煩(Judith Butler)
酷兒理論始祖,提出性別的操演性,也就是性別是沒有本質的,是來自我們不斷做重複的事情塑造了性別的符號。而改變的可能來自試圖顛覆那些符號。不過是一本很難讀的書,很不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