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讀書會超簡單系列 (1) — 準備導讀的六訣竅

陳薇安
May 26, 2021

--

寫這篇文的今天,我已經待過超過五個組織的讀書會了,自己在女研社、港研社也都主持過讀書會。所以這篇文章是想跟大家分享如何規劃讀書會與準備導讀。至於如何主持讀書會,則會在第二集與大家分享!

1.思考讀書會的性質 — 精讀或是社會連結?

對我來說,讀書會的性質主要有兩種,導讀型與討論型。當然,在所有讀書會中,導讀跟討論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導讀型:對於有特定目的,例如準備考試,或希望可以讀懂較為困難的書籍,那可能風格會偏向導讀型。

討論型:如果是希望可以對於某些領域有更多了解、連結個人經驗、連結有相同興趣的個人,那可能導讀的部分會較為精簡,而偏重討論。我個人在社團,比較偏好準備討論型的導讀。

而在思考讀書會的目的與性質之後,就可以安排讀書會的內容了。

2. 思考成員的性質 — 成員會不會讀讀本?

讀書會最大的困難,就是其實很多參與者其實不會真的讀書就來。我遇過有讀文本的最高比例是七成,最低是零。所以在規劃的時候,就要考慮成員是否會讀文本。

估算成員的讀文本機率的方式,除了本身認識成員,了解他們的個性之外,也要考慮文本的厚度。一般若不是為了準備考試的讀書會,在台大的文本閱讀率,如果文本是科普/經驗分享/文學性沒有很高的散文的話,大概閱讀率是六成。如果不是為了考試,卻讀比較硬的書的話,大概閱讀率是三到四成。

有趣的是,年紀越大,通常讀文本的機率會越低。在港研的讀書會,通常高中生都會盡量把文本讀完。大學生就比較看狀況,通常大一剛進來的同學會比較努力想要挑戰與證明自己。高年級的學長姐,通常是很有興趣才會讀。

因此,在評估成員的閱讀狀況之後,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閱讀狀況:

➡️導讀型/會讀讀本:可以只導讀比較困難的章節,或是先要求參與者提問題,主要針對提問說看不懂的地方加強導讀。

➡️導讀型/不會讀讀本:建議可以整理一份大綱,然後當作一場報告一樣講解

➡️討論型/會讀讀本:這類型的讀書會,可以盡量減少導讀的時間,只要大致喚起參與者的記憶就好了

➡️討論型/不會讀讀本:導讀只著重講述幾個重要概念/內容,然後針對有講解的地方討論

3. 要如何安排讀書會時間?

讀書會的時間最常見就是兩個小時。對於導讀型與討論型的讀書會,適合的導讀 vs 討論的時間安排不太一樣。

➡️導讀型的讀書會:適合導讀人準備一小時的導讀,中間可以穿插討論的問題,也可以隨時與參與者討論內容,這樣加起來大概會有一個半小時。最後半小時是比較自由討論的彈性時間。

➡️討論型的讀書會:我通常會分為上下半場。導讀人在上下半場的最前面大約導讀十五分鐘,後面的四十五分鐘,可以讓參與者討論導讀者事先準備好的問題。

4. 如何安排讀書會份量?

一般來說,一次指派一本書的一到兩章,是比較常見的。大概三十頁到五十頁左右,是最適合社團讀書會的份量。如果當周遇到成員們比較忙的時候,指派長篇報導等其它非書籍的作品,也是很適合的方法!

5 讀書會需要另外準備講義或簡報嗎?

是否需要輔助工具,比起導讀型或討論型的差異,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參與者是否會事先閱讀文本。

➡️會讀讀本型:在參與者都會充分閱讀文本,以培養學術能力為主的讀書會,不一定要準備很完整的導讀講義或簡報。當然,若有自己整理的文字輔助的話,理解上會容易很多,對於參加者日後使用這些資料也會很有幫助。

➡️不會讀讀本型:但是,若是比較對於議題推廣性質的讀書會,講義跟簡報都很重要,至少要二選一。簡報讓沒有讀書的參與者聽導讀的時候,比較有辦法專心,且快速吸收文本精華。講義讓討論的時候,參與者有一些根據來整理他們的發言。通常講義我會盡量做在一個章節兩頁A4裡面,若做的太長的話,很多參與者會讀不完。

6. 如何整理導讀及設計討論問題?

(1) 導讀:導讀的部分,只要整理裡面的摘要就好了。把每一章的大概念講出來,並且講出概念之間的關係。若其中有舉例或事件的部分,只要非常簡略的介紹就好了,不用詳細描述前因後果。

(2)討論問題:討論問題的設計是比較困難的。

➡️導讀型的讀書會:為了增進對於文本的理解,可以準備一些文本與其他文本的比較、文本的分析、文本與其脈絡的解讀、以及對於作者的批判或問題。

➡️討論型的讀書會:可以比較活化,除了前述文本相關的問題,還可以詢問參加者的個人經驗與文本的連結。例如港研在讀「為什麼佔領街頭」的時候,就有請大家分享參與/關注社會運動的經驗與想法。在「香港第一課」討論普教中的語言政策的時候,也有請參與者講自己與自己的本土語言的關係,是否會講母語、在什麼情況講、對於語言政策有什麼看法。這樣一來,討論就會比較熱烈,也可以幫助參與者找到文本對於他們自身的意義。

導讀者的準備對於讀書會是非常重要的

在確定了讀書會的定位,並且著手整理導讀及討論問題,準備導讀的內容就不太困難了!下一篇文章,我會討論帶讀書會的技巧 — 如何讓討論有效率又氣氛好,並且能讓不同性格、程度與背景的人都有參與感!

--

--

陳薇安
陳薇安

Written by 陳薇安

台灣酷兒,心繫香港,欣賞波蘭文化。熱愛社會學,特別是性別、教育與認同政治。希望一直走在改變社會的路上。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