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權促進會實習札記

陳薇安
4 min readAug 5, 2020

--

不知不覺也實習一個多月了!因為沒有規定要寫周誌的關係,所以一點紀錄都沒有留下,覺得如果就這樣的話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決定紀錄在台權會的實習任務、心情與成長。

工作內容

在台權會實習,其實上課的時間可能比實際工作還多一些,所以我每天都覺得很充實,覺得又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觀點。甚至對我來說,我都會覺得自己是去做一些行政上的協助,類似打工換宿的概念去換到那些上課的機會。

了解台權會業務

剛去台權會的時候,每天早上都在看會內稱為「函授課程」的議題介紹影片,包含居住權、移工、集遊權、兩公約、難民的介紹等等。我都會一邊用聽的,一邊上網找台權會有沒有出手冊,邊把手冊的介紹讀完。這樣對於一個本來完全陌生的議題也就有了基本的認識。

有時候也會有指定的影片或電影。每次看就覺得自己是時間小偷(誤),覺得自己難得會這麼認真去思考影片背後的議題,所以才能跳出自己挑食的觀影口味。比如說看了八十天的六十九分鐘、樂生劫運、康樂里等紀錄片。

我們也會跟著員工開一些會,或一起了解一些議題,像是一起聽培訓、或是一起了解聯合國的一些文件。

懶人包製作

在台權會很多實習生會幫忙做懶人包,消化複雜的議題資訊,變成清晰易懂的懶人包。製作懶人包時,考驗的是擷取重點的能力,還有如何表達的簡單又清晰。

我實習的第一天就因為遇到香港國安法,所以就接觸到懶人包的製作。我覺得對我這樣長期關注議題的人,能夠把複雜的議題長話短說是很重要的。

講座側記

台權會跟慕哲書店合辦了夏日難民講座,所以我週六晚上都會去做講座側記。我做側記的習慣是在當下打下基本上所有我聽到的東西,所以會包含很多細節,也會比較雜亂,所以我都會禮拜一去辦公室把文字整理好。

其他文字處理

好像在台權會還寫了來很多難以分類的文字。比如說做影片的摘要(沈伯洋老師資訊戰的百靈果真的好看!)、寫或整理參訪/觀影心得、還有一些給台權會內部文件或活動發想的建議。

參訪(這算是工作也真的是爽XD)

暑期實習生的福利就是有很多的參訪。光是我有跟到的就有婦女新知、廢死聯盟、鄭南榕基金會、立法院、景美人權園區。還有跟醫師工會實習生在台權會玩了移工人生的桌遊。

參訪讓我在接觸台權會的議題的時候覺得更有脈絡,更知道為什麼要關注人權,也更了解腳下的土地到底是前輩們怎麼走過來的。

心得:不必執著立場,隨時保持思考

整個七月都處於一種開心又亢奮的機會。覺得每天都學到很多東西,雖然產出的量不大,個人的Medium也幾乎停擺了,可是覺得大量的吸收不同的資訊讓人非常開心。

而且一進到台權會其實我就馬上經歷了好幾次自己跟自己的激辯與掙扎。尤其是難民法是我第一個大改觀的議題。我本來是反對難民法的,覺得會造成國安上的漏洞;另一方面我很相信現在政府的處理機制已經十分足夠了。

可是在了解到現在政府的庇護作為之後,我發現政府是沒有辦法對難民提供庇護的。通常在NGO確定該名人士的難民身份之後,而是只能比較彈性一點點的讓他們用就學或就業的名義留下來,或是對他們的逾期居留睜一隻眼閉一睜眼。

這樣的背景審查其實並沒有比較保護到國家的安全,更讓尋求庇護者長期處於不確定性與缺乏保障的狀態。尤其若之後會湧入大量香港難民,現存的體系一定撐不下去。

除了難民法,在居住權上我也有類似的轉變。我感受到改變立場是如何可能,也發現很多時候承認自己過去的想法並不夠完整,在得到更多資訊的時候可以改變想法,完全是一件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覺得自己的文字處理能力受到讚賞,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寫下去,也用自己的文字傳達更多理念與價值。

人權的存在並非如此自然,而是依靠許多努力(甚至計算),用權力的抗衡,才能夠一點一滴淚幾起來的

--

--

陳薇安
陳薇安

Written by 陳薇安

台灣酷兒,心繫香港,欣賞波蘭文化。熱愛社會學,特別是性別、教育與認同政治。希望一直走在改變社會的路上。

No responses yet